《東華人文學報》第三期目次 | |
六朝文學「體源批評」的取向與效用 | 顏崑陽 |
戰國楚簡文字研究: 讀戰國楚簡《語叢四》所錄《莊子》語暨漢墓出土《莊子》殘 簡瑣記 | 許學仁 |
女人與海:從性別•認同和去殖民 閱讀台灣當代女性詩人的海洋意象 | 曾珍珍 |
武則天迫害李賢太子考辨 | 李美月 |
十九世紀美國聖公會女傳教士在華活動: 種族、性別與階級意涵之探索 | 林美玫 |
儒家成德思想之進程與理序: 以論語「志於道」章之四目關係的詮釋問題為討論核心 | 吳冠宏 |
論元人戰爭劇與戰爭場面的喜劇精神 | 許子漢 |
一九八七年的逃亡 : 論朱天心小說中的朝聖之旅 | 郝譽翔 |
從渾沌中截取次序:事實•虛構和歷史想像 在《中古英格蘭編年史》中的遊走互動 | 李 白 |
汪兆銘革命生涯的崛起 | 許育銘 |
阮元「 以古訓求義理」訓詁方法析論 | 程克雅 |
路曼曼其脩遠兮/論〈離騷〉中的時空焦慮 | 許又方 |
多元社會中的知識份子的經濟自主與社會定位: 以明代泰州學者王艮為例 | 張 璉 |
明遺民覺浪道盛與方以智「怨」的詩學精神 | 謝明陽 |
臺灣花蓮 |